民间借贷还是诈骗?
一、民间借贷隐藏诈骗风险
近年来,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量的逐年上升。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某些地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增幅甚至超过了 10 倍,成为民商事审判中的 “常客”。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纠纷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 —— 诈骗风险。如何准确区分民间借贷与诈骗,尤为重要。
二、民间借贷与诈骗的本质区别
(一)主观目的不同
民间借贷,其核心在于 “借贷” 二字,是一种资金融通的行为。双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基于合法、诚信的资金往来,是一种互助互利的民事行为。
而诈骗行为则是通过欺骗手段,骗取受害人的信任,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二)行为手段区别
诈骗为了达到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最常见的就是虚构事实,他们凭空捏造根本不存在的项目、业务或者紧急情况,向受害人吹嘘借款后的高额回报,或者编造亲人突发重病、遭遇意外事故等悲惨故事,引发受害人的同情心,使其在错误信息的误导下,放松警惕,误以为自己的借款能帮助对方解决燃眉之急,还能获得可观收益,进而心甘情愿地将钱交出。
诈骗手段的核心是隐瞒真相,他们明明身负巨额债务,早已资不抵债,没有任何偿还能力,却故意隐瞒这一关键信息,在受害人面前佯装成有实力、讲信誉的借款人;又或者将已经抵押出去的资产,再次拿来作为借款的担保,骗取受害人的信任。一旦得手,他们便会迅速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将骗来的钱财肆意挥霍,或是用于偿还其他债务,总之不会按照承诺归还借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间借贷通常有着较为规范、透明的操作流程。借贷双方一般会先进行充分的沟通,借款人如实说明借款用途、金额、还款期限等关键信息,出借人在综合考量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借款用途的合理性后,才会决定是否出借资金。达成借款意向后,双方往往会签订借条或借款合同,明确约定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款项交付也多通过银行转账、电子支付等可追溯的方式进行,留下清晰的资金流向记录,以备日后查证。整个过程都建立在双方自愿、平等、诚信的基础之上,与诈骗行为的隐蔽性、欺骗性形成了天壤之别。
三、民间借贷中诈骗的常见套路
(一)“套路贷” 陷阱
“套路贷” 堪称民间借贷诈骗中的 “毒瘤”,极具迷惑性与危害性。它常常打着低息、无抵押、快速放款的幌子,吸引那些急需资金周转的人上钩。一开始,表现得极为 “贴心”,看似简单的借款流程,让借款人误以为找到了救星。可一旦借款人踏入这个陷阱,噩梦便接踵而至。
他们惯用的手段之一就是虚增债务,以 “砍头息”“手续费”“保证金” 等各种名目,在借款本金之上额外增加费用,还美其名曰行业规矩。借款人实际到手的资金远低于借条上的金额,却要按照高额的借条金额还款。例如,借条写着借 5 万元,到手可能只有 3 万元,可还款时却得按 5 万元本金加上高额利息计算。
制造违约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哪怕借款人按时还款,骗子们也会通过故意失联、拒绝收款、设置还款障碍等手段,制造借款人违约的假象,然后以此为由,索要高额违约金、滞纳金,进一步垒高债务。
恶意垒高借款则是 “套路贷” 的终极目标,当借款人无力偿还虚增后的债务时,他们便会诱使借款人签订新的借条,以更高的金额 “平账”,让借款人越陷越深,最终债台高筑,倾家荡产。一些借款人原本只是借了几万元,在 “套路贷” 的层层算计下,短短数月就背负了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债务,生活陷入绝境。
(二)虚假身份诈骗
在民间借贷的世界里,虚假身份诈骗也是屡见不鲜。一些不法分子深谙人心,他们或是利用社交网络的便利性,精心编造虚假的身份信息,伪装成高富帅、白富美、成功企业家等,与出借人建立联系,骗取信任后,便以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借款,一旦得手,便迅速拉黑出借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还有些会直接冒用他人身份,凭借伪造的身份证件、工作证明等材料,向出借人借款。出借人往往基于对这些虚假身份信息的信任,将钱借出,结果到了还款的时候,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借款人,即便找到身份证上的本人,也会发现是一场误会,真正的借款人早已带着骗来的钱财逃之夭夭。
(三)借条暗藏猫腻
借条,这本应是民间借贷关系的有力凭证,却也常常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诈骗的工具。他们在借条上动的歪脑筋可谓五花八门,稍有不慎,出借人就可能陷入追款无门的困境。
有的会在金额上做手脚,故意将借款金额小写,且不写大写,或者在小写金额前后预留空隙,事后私自添加数字,篡改借款金额。原本借的是 5000 元,借条被改成 50000 元,出借人若没有其他证据佐证,维权之路就会异常艰难。
还有些会在借款人、出借人信息上混淆视听,故意写错名字、身份证号,或者使用别名、昵称,让出借人在追讨债务时,难以证明借款主体的真实身份。文字游戏也是他们的常用手段,利用借条中的歧义语句,如 “还欠款” 到底是 “已归还欠款” 还是 “仍欠款项”,模糊还款事实,妄图赖账。更有甚者,用消字笔书写借条,一段时间后字迹消失,让出借人空有借条之名,却无借条之实,哭诉无门。
四、总结:守护财富,远离诈骗
民间借贷诈骗犹如隐藏在暗处的 “黑手”,随时可能将人们辛勤积攒的财富掠夺一空。通过对民间借贷与诈骗的深入剖析,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二者在本质目的、行为手段上的天壤之别,也了解了 “套路贷”、虚假身份诈骗、借条造假等常见诈骗套路。这些套路不仅损害了个人的财产权益,还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甚至对社会的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下一个目标,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被高息诱惑所迷惑,仔细甄别借款人的真实身份与借款用途,规范每一个借贷流程,留存好关键证据。一旦遭遇诈骗,要迅速采取行动,借助法律的力量,全力追回损失。
让我们携手共进,用智慧和法律武器,守护好自己的财富,让民间借贷回归其互助互利的本质,为经济发展注入正能量,共创一个诚信、安全的金融环境。
正文到此结束
- 本文标签: 法律顾问
- 本文链接: http://www.hejicheng.cn/article/19873
- 版权声明: 本文由深圳何继成律师原创发布,转载请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