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追诉DeepSeek GPU走私案:法律视角下的深度剖析
事件起底:向 DeepSeek 走私 GPU 风波
2024 年 2 月 26 日,一场由新加坡警方和海关当局联合开展的行动震惊全球。在这一天,新加坡警方和海关当局对 22 个地点展开突击搜查,逮捕 9 人,并没收了相关文件和电子记录 ,矛头直指绕过美国贸易出口限制,将英伟达(NVIDIA)GPU 非法再出口给中国人工智能公司 DeepSeek 的行为。
被捕的 9 人中,有 3 人被指控欺诈。其中,41 岁的新加坡人 Aaron Woon Guo Jie 和 49 岁的新加坡人 Alan Wei Zhaolun 被指控犯有刑事共谋对服务器供应商进行欺诈。在 2024 年,他们做出虚假陈述,声称这些物品不会转让给 “最终用户的授权最终收货人” 以外的人。51 岁的中国公民李明被指控通过虚假陈述进行欺诈,在 2023 年,他声称这些物品的最终用户将是一家名为 Luxuriate Your Life 的公司。
这起案件并非毫无征兆。今年 1 月底,美国就曾宣布展开对于 DeepSeek 是否通过新加坡的中介违规获得对华禁售的英伟达 AI GPU 的调查。而在 2 月中旬,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第二部长 Tan See Land 发布声明称,英伟达在新加坡的所有销售额中只有约 1% 产品真正进入了该国。此前英伟达公布的截至 2024 年 10 月 27 日的 2025 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该财季来自新加坡的收入为 77 亿美元,同比暴涨 185%,达到了英伟达在美国市场收入的一半以上 。这种收入与实际货物交付的巨大差异,引发了各方关注,也为此次案件埋下伏笔。
被追诉者行为细节
在这起案件中,被追诉者的行为手段复杂且具有隐蔽性。Aaron Woon Guo Jie 和 Alan Wei Zhaolun 在 2024 年的操作堪称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他们在与服务器供应商沟通时,信誓旦旦地保证所购买的 GPU 只会交付给 “最终用户的授权最终收货人” ,并且在相关文件和合同中也明确写下这样的条款,让供应商放松警惕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他们在暗中安排物流和运输环节,将这些 GPU 转运到其他地方,最终流向了被美国禁止出口的中国市场,交付给了 DeepSeek 公司。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商业诚信原则,也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李明的行为同样不容忽视。早在 2023 年,他就开始了一系列违法操作。为了将 GPU 顺利地卖给 DeepSeek,他注册了一家名为 Luxuriate Your Life 的空壳公司 。在向供应商采购 GPU 时,他以这家空壳公司的名义提交采购申请和相关文件,声称这些 GPU 是用于 Luxuriate Your Life 公司的正常业务需求 。但实际上,这家公司并没有实际的业务运作,只是一个用来掩盖非法交易的幌子。李明通过伪造发票、合同等文件,成功地骗过了供应商和相关监管部门,使得这些 GPU 能够顺利地从新加坡出口,最终流入 DeepSeek 公司。
新加坡法律罪名解读
在新加坡,此类向 DeepSeek 走私 GPU 的行为触犯了多项法律条文,主要涉及虚假陈述欺诈罪。根据新加坡《刑法典》第 424B 节规定,任何人涉及商品或服务相关合约的虚假陈述、隐瞒或滥用职权进行欺骗的行为,一旦罪名成立,将面临最长 20 年监禁或罚款,或两者兼施 。
在这起案件中,Aaron Woon Guo Jie 和 Alan Wei Zhaolun 被指控的刑事共谋对服务器供应商进行欺诈,以及李明被指控的通过虚假陈述进行欺诈,均符合该法律条文中关于虚假陈述欺诈罪的构成要件。他们在与服务器供应商签订合约时,通过虚假陈述 GPU 的最终去向,隐瞒真实的交易目的,从而达到非法转运 GPU 的目的 。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服务器供应商,还违反了新加坡对于商业交易中诚信和合规的要求。
此外,新加坡海关还可能会根据《海关法》及《进出口管制法》对相关人员和企业进行调查和指控。如果在货物进出口过程中,存在申报不实、逃避监管等行为,将触犯这些法律。例如,在报关文件中填写虚假的货物信息、目的地等,试图绕过海关的监管,将 GPU 非法出口到其他国家,这些行为都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 。
量刑标准及依据
如果被指控的罪名成立,Aaron Woon Guo Jie、Alan Wei Zhaolun 和李明将面临严厉的刑罚。根据新加坡《刑法典》第 424B 节规定,他们最高可被判处 20 年监禁 。这一量刑规定是基于新加坡法律对于商业欺诈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旨在维护市场秩序和商业交易的公正性 。在过往类似案件中,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情节、涉案金额、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等因素进行量刑。例如,若犯罪人是初犯,且能够积极配合调查,主动退还非法所得,法院可能会在量刑时酌情从轻考虑;但如果犯罪人是惯犯,或者在犯罪过程中使用了复杂的手段来掩盖罪行,法院则会加重处罚 。
除了监禁,他们还可能面临罚款。罚款的金额通常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包括涉案物品的价值、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等 。在一些商业欺诈案件中,罚款金额可能会达到涉案金额的数倍,以起到震慑犯罪的作用 。例如,如果涉案的 GPU 价值 100 万美元,法院可能会判处数倍于此的罚款,让犯罪人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 。
这种量刑标准不仅是对犯罪行为的惩处,更是对潜在违法者的警示,以确保新加坡的商业环境和进出口秩序不受破坏 。在全球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各国都在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监管,新加坡的这一法律举措也体现了其维护国际商业规则和自身经济利益的决心 。
法律背后的深层思考
新加坡积极追诉这起向 DeepSeek 走私 GPU 案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新加坡作为一个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国家,一直致力于维护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关系 。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出台的贸易出口限制政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新加坡与美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追诉此案有助于维护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避免因涉嫌纵容此类走私行为而引发美国的不满,进而影响到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 。
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新加坡是全球重要的贸易枢纽,其经济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走私 GPU 的行为破坏了正常的贸易秩序,损害了新加坡作为贸易中心的信誉 。如果此类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可能会导致更多非法贸易活动在新加坡滋生,影响到新加坡其他合法贸易业务的开展,进而对其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也是新加坡追诉此案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加坡一直以法治严明而著称,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惩处,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的必要手段 。
这起案件对国际 AI 产业供应链和技术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 AI 产业供应链方面,它暴露出全球芯片供应链监管存在的不足 。美国对华出口限制的执行难度较大,全球芯片产业链高度复杂,跨国公司、中间商和最终用户的利益错综复杂,使得 “猫捉老鼠” 的游戏难以避免 。这起案件的发生,促使各国重新审视芯片产业政策,加强对芯片供应链的监管,推动建立更加完善、透明、高效、协同的全球芯片监管机制 。
在技术发展方面,美国对中国 AI 企业的 GPU 出口限制,本意是遏制中国 AI 产业的发展 。然而,这种限制反而激发了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决心和动力 。中国技术团队开始探索 “CPU - GPU 协同计算” 等架构创新,将大模型部署成本降低 90% 。同时,北京智源研究院等机构转向生物智能研究,模拟秀丽线虫神经网络的低功耗智能范式,试图绕过传统算力依赖 。这些突破表明,中国正从 “硬件追赶” 转向 “算法超越” 和 “范式创新” 。此外,这起案件也引发了全球对于技术竞争与合作关系的重新思考 。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是应该通过封锁和限制来维持自身优势,还是通过开放合作实现共同进步,成为各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
正文到此结束
- 本文标签: 法律适用 法律事件 刑事诉讼
- 本文链接: http://www.hejicheng.cn/article/19914
- 版权声明: 本文由深圳何继成律师原创发布,转载请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许可协议授权